您当前的位置:快讯网 > 陕西

传吴运铎之志 夺百日攻坚之胜

2025-11-25 10:24 来源:网络投稿 作者:赵奢 阅读量:14729 会员投稿

什么是工作工作就是向困难作斗争,一个真正的人,对困难的回答是战斗,对战斗的回答是胜利,对胜利的回答是永远谦逊。

                             ---吴运铎工作观

当下,一场突破瓶颈、决胜全年的百日攻坚“麦芒行动”战正在全面打响,时间紧、任务重、挑战多,如何才能凝聚起无坚不摧的攻坚力量?在此决战时刻,我们又当以何精神为引领?答案就在那永不褪色的光辉榜样---“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兵工事业开拓者”吴运铎身上,回望吴运铎那闪耀着信仰与生命光芒的工作观,无疑是我们兵工人夺取百日攻坚全面胜利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最强大的思想武器。

以忠诚奉献:筑牢百日攻坚思想根基

吴运铎的一生,是“把一切献给党”的生动实践。无论是他三次身负重伤、饱受病痛折磨,还是历经战火洗礼、面临生命危险,他对党的忠诚、对事业的执着从未动摇,这份坚定的信念使他研制出多型武器装备,给国家培养出大批军工人才,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作出突出贡献。

组织的需求就是最大的需要。1943年,随着兵工厂的发展壮大,吴运铎深刻认识到成为精通业务的技术工作者远远不够,还要成为具有革命理论的政治工作者,便请求到司令部学习,上级决定调他到延安马列学院学习。出发前,他碰到了二师师长罗炳辉,罗师长亲切地说:“运铎同志,学习是很重要,不过当前战斗很紧张,还有重要任务要交给你,想跟你商量一下,暂时不走好不好?”吴运铎说:“学习是为了更好的工作,既然工作需要我留下,那我就继续在工作中学习吧。”罗师长很欣慰,要求他研究一种更具杀伤力的武器。于是,吴运铎立即回到工厂,艰辛研制出枪榴弹,他也因此被称为“枪榴弹之父”。

百日攻坚这场关乎全年目标实现的关键之战,不仅是对我们能力与担当的全面检验,更是对我们意志与品质的终极考验。这场大仗硬仗中,我们每一位兵工人都是参与者、推动者,学习吴运铎“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的精神追求,把个人的力量汇聚到集体的目标中,才能做到方向不偏、动力不减。

以钢铁意志:直面百日攻坚艰难险阻

抗日战争时期,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为了研制武器弹药支援前线作战,吴运铎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但他从不畏惧,仍以惊人的毅力坚持战斗在兵工科研生产第一线,这种“不怕苦、不怕死”的钢铁意志,是攻坚克难的制胜法宝。

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1939年,新四军军部要在山沟里建立第一座兵工厂,制造新步枪,组织上把这项艰巨的任务交给了吴运铎,当时摆在他面前的是数不尽的困难,没有厂房、没有材料、没有机器。永不服输的坚韧品格让吴运铎敢于和困难作斗争,他带着大家在一片空地上,用茅草建起了“茅屋工厂”,用老乡磨面的石磨作为发动机,用大长木凳改造成旋床设备,没有金属,用石头和木头造工作母机;没有设计图纸,就边量边翻制,用牛皮当传送带……改造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土机器”。在吴运铎的带领下,工厂从无到有,设备从“土”到专,步枪的产量提升了好几倍,造好的新步枪一批又一批地送到了前线。

任何东西是可以学会的。1960年,中苏关系发生变化,苏联撤走了在中国的专家,国家计划花40万美元购买“无烟无声无焰”的炮弹专利,吴运铎坚信:革命战争年代,一无所有的条件下,都能造成那么多武器装备,现在只要肯下功夫,一定可以攻克这项技术。他带领着科研人员,迎着困难、忍着饥饿,一头扎进了这项科研工作中,顺利完成图纸设计,圆满完成实弹射击。

搞科研就是要有紧迫感。吴运铎曾说:“搞科研就要有这样一种精神,要有紧迫感,要不怕苦、不怕累,要有一股子钻劲和狠劲;停顿一天,往往要拿出十天、百天的时间来偿还。”多次负伤的他,旧疾时常发作,但为了工作,吴运铎不但白天满负荷工作,晚上也亮灯最多,他不甘心虚度时光,惜时如金。

百日攻坚意味着我们进入了难闯的“深水区”,也必然会遇到难啃的“硬骨头”,是望而却步,还是迎难而上?吴运铎给出了我们响亮的回答:就是要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不怕苦、不怕难”的狠劲,直面技术难题、直面进度压力、直面艰苦条件,以兵工人独有的钢铁意志战胜困难。

以勇于创新:提升百日攻坚破题效能

吴运铎自幼在煤矿生活,当过学徒,自学了机械知识,以技术专长成为兵工战士。在基础薄弱、资料匮乏的年代,他靠着刻苦自学和反复试验,扩大了武器弹药生产。新中国成立后,吴运铎在常规兵器发展方面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和新理念,为人民兵工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眼光要瞄准科技最前沿。“努力攀登科学技术高峰,为常规兵器现代化做出更大的贡献。”这是1987年,吴运铎在病床上插着氧气管吸着氧为第一研究所(现202所)建所30周年所作的题词。在担任一所所长期间,他的眼光始终瞄准科技前沿,跟踪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他总是强调:要学习新技术研制新武器,迎头赶上和超过世界科技先进水平。意识到计算机技术对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吴运铎组建研究专班,带领科研人员研制出了1024字符的数字式电子计算机试制样机,在行业内引起轰动。

百日攻坚不仅要靠“汗水”,更要靠“智慧”。在攻坚行动中我们要学习吴运铎“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鼓励管理创新、技术革新、工作方法创新,以设立“示范岗”、组建“突击队”、成立“尖刀班”为抓手,实现信息共享、责任共担、成果共赢,以“小切口、深突破”为策略,尝试“揭榜挂帅”、“赛马机制”,针对关键核心技术进行集中攻关,善于运用新思路破解老问题,勇于尝试新方法迎接新挑战,确保攻坚任务不仅能“如期完成”,更能“质量过硬”。

以团结协作:汇聚百日攻坚强大合力

当年,吴运铎成功研制出步枪、迫击炮弹、枪榴弹、平射炮以及定时、踏火等多种地雷,有力支援了前线作战。他常说,“任何一个人都离不开集体,只要你忠实于你的集体,你就能变群众的智慧为自己的智慧,你也就会有坚定的信心去迎接最艰巨的任务。”

依靠集体智慧改进武器。1943年春天,吴运铎奉命研制枪榴弹,加强部队火力,但计算枪榴弹的火药压力需要高深的力学和数学知识,他把绘制的草图摊在车间的案板上,叫上大伙儿一起研究,随后反复试验,针对初期飞行弹道不稳定、射程不足的问题,他积极采纳工友们的建议,重新设计,将原设计的柱状型改为滴水型,并对图纸进行了多次修改,试验、修正,再试验、再修正,经过不断改进枪榴弹终于试验成功,极大地提升了步兵的面杀伤和反工事能力。

面对资源和技术困境,吴运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整合资源,集智攻关,这种紧密协作的品格,是团队战斗力的核心所在。百日攻坚是一场协同作战,我们要以吴运铎“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怀,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思想,领导干部率先垂范、靠前指挥,党员骨干勇挑重担、冲锋在前,团队成员密切配合、互帮互助,让吴运铎式的人物精神在团队中接力传递,汇聚起全员攻坚的强大合力。

吴运铎,对待工作有信仰、有坚持、有韧劲、有智慧,是我们当下百日攻坚“麦芒行动”最需要的精神引擎,让我们以百倍的信心、千倍的努力,向着攻坚目标发起最强劲的冲锋。

决胜百日,使命必达!

本文地址:http://www.chinaxhk.net/shanxi/58084.html -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上述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故本网对其真实性不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网站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热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