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半岛,有一片被称为“鸢都”的土地——潍坊。这座千年古州,她的荣光与隐痛,始终与“水”紧密交织,她因水而兴,潍水、弥水等数百条河流如母亲的手臂,哺育了丰饶的农业文明,催生了璀璨的“北海名区”;她也曾为水所困,水利不彰,则旱涝无常,水系失序,则发展受限。

白浪河城区段
从大禹导汶入潍的古老传说,到历代修筑堤坝的顽强抗争,潍坊人与水的故事,是一部永不停歇的奋斗史诗。而进入新时代,面对水资源短缺、水生态受损、水灾害风险的多重挑战,这道关乎生存与发展的古老考题,再次严峻地摆在面前。
潍坊,将如何作答?
“十四五”的壮阔实践,奏响了一部激荡人心的“治水四重奏”,这里,地下水位的“海拔”正在回升;这里,曾经的“伤痕”超采区快速愈合;这里,汩汩清流通过近千公里的“水网动脉”,注入城乡肌体;这里,一滴水被赋予了两次生命,甚至催生出蓬勃的“水经济”…
潍坊,正以一场深刻的“水之变”,打破人们对北方城市的固有印象,绘就出一幅人水相亲、城水共荣的灵动画卷。

山东省最大的水库——峡山水库
河湖新生:从“管得住”到“有生命”
清晨,弥河的水面被朝霞染成金色,白鹭掠过,激起圈圈涟漪,沿岸的步道上,晨跑者的身影与潺潺水声相伴。谁能想到,这条入选全国“十年回响·河湖之变”十大典型案例的河流,也曾经历过枯竭与污浊的阵痛。
改变,源于一场贯穿全域、一竿子插到底的“河湖长制”革命。在潍坊,河湖治理不再是水利部门的单打独斗,而是由各级河湖长领衔的“交响乐”。“一河一策”“一湖一策”,如同为每条河流、每座湖泊开具了“个性化诊方”。
药方既开,良药紧跟。6.13亿立方米的生态补水,如同甘霖,让干渴的河道重焕生机;346平方公里的地下超采区成功修复,那片“看不见的漏斗”逐渐弥合;地下水位如释重负,回升4.58米;500.8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土地得到抚慰,披上绿装。
最动人的荣誉,来自百姓的口碑与生态的回馈。74条(段)省级以上“幸福河湖”在潍坊诞生,数量全省第一。它们不再是冰冷的水利名词,而是成为可以漫步的滨水走廊、可以嬉戏的亲水公园、可以追忆乡愁的生态家园。河湖长制工作,也因此获得了国务院的督查激励和水利部的表彰。
这里的河湖,真正“活”了过来。
水网织梦:从“生命线”到“幸福线”
水,是农业的命脉,更是城市的血液。潍坊的雄心,是编织一张“纲、目、结”俱全的现代水网,在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先天困境”中,杀出一条“优化配置”的血路。
“十四五”以来,1000余项重点水利工程在鸢都大地上如火如荼地展开。潍河、弥河等骨干河道经过治理,旧貌换新颜,防洪标准全部提高至50年一遇,为城市发展系上了坚实的安全带。如今,骨干水网长度已突破900公里,覆盖率高达89%,一张互联互通、联调联供的“水网”已然成型,如同人体的超级循环系统,让水真正流起来、活起来。
城市的命脉得以巩固,乡村的幸福亦不容忽视。一场关于“一杯水”的民生革命悄然完成。13亿元的投资,化作11座崭新现代化的水厂、530余公里向四面八方延伸的主管网络,以及1185个村庄供水设施的升级换代。数字背后,是千家万户拧开水龙头时,那欢畅奔流的清澈与安心。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规模化供水覆盖率超96%——这不仅是写在纸上的成绩单,更是流淌在田野乡间的“幸福线”。
节水革命:从“负重前行”到“轻装未来”
面对有限的水资源,无限的未来发展靠什么?潍坊的回答斩钉截铁:节水!
在这里,节水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一场深入骨髓的效能革命。它贯穿于“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每一个决策环节,落实在用水总量和强度的“双控”红线之上。
农业领域,滴灌、喷灌等节水技术让每一滴水都精准抵达作物的根部;工业领域,节水减排成为企业的“硬指标”和“效益账”,水循环利用蔚然成风;城镇生活中,节水降损的理念融入规划建设与管理细节。
精打细算,换来的是资源的“倍增术”。非常规水利用量如芝麻开花,在2024年达到1.64亿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十三五”末分别下降14.4%和22.8%。这意味着潍坊用更少的水,产出了更多的财富与价值,实现了经济发展与水资源保护的良性互动。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率100%全覆盖,标志着节水已从部门行动,升华为一座城市的集体自觉与文化基因。
点水成金:从“生态财富”到“绿色GDP”
守护绿水青山,最终是为了收获金山银山。潍坊的治水智慧,不止于守护,更在于开创性的“转化”。
潍坊率先在山东省出台了《河湖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办法》,为“绿水青山”这把“无形资产”标定了可量化的“价格标签”。峡山、高崖等水库开展的“以鱼净水、以鱼养水”生态养殖模式,不仅净化了水质,更催生出年营收超2500万元的绿色产业。

潍河昌邑段
潍河昌邑段的实践更是成为了全国典范。它成功入选首批省级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试点,经核算,其生态产品总价值高达16.59亿元!这笔曾经“沉睡的资产”被唤醒,生动诠释了“保护者受益、使用者付费”的生态经济逻辑。在这里,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不再是矛盾的对立面,而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
而最具金融创新的,当属“水银行”的横空出世。它像一座水资源的中枢和枢纽,将分散的水权集中起来,进行收储和交易。在这里,水权成为了一种可以储蓄、可以交易的“活资产”,在流动中实现了最优配置和价值最大化。水银行完成水权收储超1.1亿立方米,促成交易水量3428万立方米,交易量稳居全省前列,为潍坊的水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潍坊,真正让水变成了可以“生金”的宝贵资源。
“十四五”的辉煌成就,是里程碑,更是新起点。
展望“十五五”,潍坊治水兴水的蓝图已经铺展。围绕健全河湖生态保护体系、优化水资源配置体系、完善防灾减灾能力体系、打造现代高效管理体系这“四个体系”,潍坊将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续写人水和谐的崭新篇章。
潍水奔流,不舍昼夜。水,曾经定义了潍坊的农耕文明;如今,正重塑着潍坊的现代城市气质。这场深刻的“水之变”,变的不仅是河湖的面貌、水网的格局,更是发展的理念、未来的路径。
鸢都潍坊,这只曾经凭借风筝翱翔于天的“大鸟”,如今正凭借水之双翼,飞向一个水更清、岸更绿、景更美、城更安、民更富的明天!(通讯员李杰 戴文婧)
本文地址:http://www.chinaxhk.net/shandong/57792.html -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上述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故本网对其真实性不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网站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