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业与文化传播的道路上,郭文涛始终以“成长”为底色,以“传递价值”为目标,用行动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故事。从职场打拼到投身影像事业,从戈壁赛场的记录者到电影《不东》的发起者,他的每一步都紧扣“突破自我、赋能他人”的初心,也让“不东精神”从戈壁延伸至更广阔的社会舞台。

一、过往经历:在热爱与探索中,搭建成长的阶梯
郭文涛的职业与人生轨迹,始终围绕“热爱”与“突破”展开。早年的创业与就业经历,让他在商业领域积累了敏锐的洞察力;而摄影这一爱好,更成为他连接世界、表达思考的重要窗口——从最初的兴趣使然,到成长为交大安泰EMBA摄影协会会长,他用镜头捕捉生活中的感动与力量,也逐渐发现影像背后承载的文化与精神价值。
这份对影像的深耕,最终推动他走向更广阔的领域:他参与的影像SaaS公司,让影像技术服务于更多需求;而当戈壁的风沙与戈友的身影闯入镜头,他又开启了一段长达13年的“戈壁情缘”,也为电影《不东》的诞生埋下伏笔。每一次身份的转变,都是他对“自我成长”的践行,更是对“用影像传递价值”的坚持。

戈16郭文涛赛事现场拍摄画面
二、深耕探索:13年戈壁坚守,3年筹备,让“不东精神”照进现实
“机缘巧合之下,我以官方摄影师的身份走进玄奘之路戈壁挑战赛,这一呆就是12年。”郭文涛回忆道。“初入戈赛时我还是个胖子,正是从这时起开始运动、跑步,甚至挑战马拉松,如今已拥有健康身材与运动习惯,戈赛从多方面改变了我。”

从戈8到戈19,他按下18万次快门,捕捉的不是转瞬即逝的冲线荣光,而是戈友们蹲在沙地揉着抽筋的腿、却笑着说“再走一公里”的坚韧,是沙尘暴中队友们轮流搀扶受伤同伴、手挽手冲线的温暖——这些画面,让他看到了商学院EMBA学员(戈友)身上超越“有钱人”标签的精神内核:那是与1300多年前玄奘“不至天竺,终不东归一步”相通的执着。

“正是这份震撼,让我萌生了拍摄电影《不东》的想法。”为了让更多人看见这份精神,郭文涛开启了长达3年的筹备之路:他飞遍30万公里,走过20多个城市,参与300次戈友聚会,与近3000人促膝长谈。从上市公司高管辞职投身乡村振兴的“先锋”,到创业遇坎却与合伙人共渡难关的“同行者”,这些真实故事让他逐渐提炼出戈友身上的四大精神特质——先锋、体育精神、强者、长期主义,并首次围绕当代创业者提出核心观点:“不东,是为了东归”。

戈9沙尘暴真实画面(郭文涛摄)
郭文涛坦言,多年来中国企业家、创业者多在吸收西方管理体系,而经过数十年沉淀,中国企业家早已在实践中摸索出独属于东方的管理方式、技能与智慧。就像玄奘西行取经后,以19年译经传经将佛法扎根东方;如今,以“不东人”为代表的先锋企业家,也到了将脚下的戈壁路、创业中的经验,整理成可复制、可借鉴的体系的时刻——这便是“东归”的深意:把中国企业家的成长智慧传递出去,用经验赋能更多人,以精神激励社会向上。

(戈十二湖南大学的铁血湘军郭文涛摄)
三、价值传递:以电影为桥,以行动为翼,让“不东”力量温暖每一个奋斗者
基于对“不东精神”与“东归使命”的深刻理解,郭文涛提出了清晰的愿景:“我希望用一部公映的院线电影,让更多人知道‘创业者’不只是商场上的企业家——开早餐铺的老板凌晨起早备餐,社区里的小店主坚守品质,每一个为生活、为理想拼尽全力的人,都是‘不东精神’的践行者。”

2025年10月1日,电影《不东》剧组于戈20出发现场拍摄画面


(戈九交大安泰戈友在独自走向最后的终点郭文涛摄)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上述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故本网对其真实性不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网站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