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快讯网 > 文化

走近彝族古籍修复师:修书亦修心救书如续命

2021-09-13 19:46 来源:中新网 作者:余梓阳 阅读量:7050 

话题:走近彝族古籍修复者:修书也修心存书,如续命。

中国新闻社记者胡远航

一人一桌一毛笔一刷一镊子有了这些常用工具,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楚雄彝族文化研究所两代古籍修复人员抢救出了上千本彝文古籍

有反映彝族伦理规范的《劝善经》,记录彝族先民迁徙过程的《彝族六祖史》,反映彝族部落发展的《德勒氏族史》,医经《献药正经》等伴随着这些古籍的复原,彝族的许多民族文化密码被解锁,彝族文化得到了更好的传承,这也使得中国文化的版图更加完整修书也能修心,存书就像更新人生日前,楚雄彝族文化研究所的两位古籍修复师和朱在接受中新社采访时表达了这样的感受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创造了优秀的文化,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献典籍1984年以来,中国政府本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全面开展少数民族古籍的保护,抢救,收集,整理,翻译,出版和研究工作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大省,保存着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古籍其中,彝族是云南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古籍收藏量大,种类多,内容广,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利用价值

和朱是楚雄彝族文化研究所的第二代古籍修复师,师从该研究所第一代古籍修复师王立平和云南省全国古籍修复专家杨立群早在1981年,该研究所成立之初,就深入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省的彝族地区,通过搜集,翻译,整理彝文古籍,深入实地考察,获取活的史料,对彝族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广泛的抢救,挖掘,研究和传承

目前,楚雄彝族文化研究所藏彝文古籍近3000部,涵盖政治,经济,历史,哲学,军事,医学,天文,地理,文学,民俗等领域这些古籍是由该院首任院长,新中国第一位彝族教授刘耀汉先生为深入彝族村寨而孜孜不倦地搜集整理的

和大多数古籍修复一样,彝文古籍修复也需要遵循‘修旧如旧,抢救为主,补充治疗,尽量减少干预,逆转过程’的基本原则欧丽介绍,古籍修复主要依靠手工修复前,修复者需要拍照,测量尺寸,记住页码,记录书籍的原貌然后,将古籍拆开,恢复成纸质,一页一页地复原掌握修复技术往往需要几年的时间

在现场,记者看到,许多待修复的古籍由于年代久远,已经严重脆裂,絮状,有的残缺不全,有的薄如蝉翼,有的坚硬如砖为了打开一本古籍,两位古籍修复师花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才合作完成一天下午,他们每人只修了三四本古书

经过几代人的探索,我们现在主要采用衬砌开挖修复,局部护理修复,全护理修复,空洞填充修复等技术修复古籍修复每一本古书,都要经过喷水压平,配纸填孔,吸水压实的过程朱告诉记者,修洞是古籍修复中最常见的遭遇修复过程中使用的膏体必须采用无麸质小麦淀粉制备,膏体性质温和,稳定性好,操作可逆,便于后续修复

在日常工作中,朱和的办公室总是最安静的

与普通古籍不同的是,少数民族古籍,包括彝文古籍,过去多为本民族的少数民族民间艺人和知识分子所掌握和使用,多为手抄孤儿书而且装订形式多为线装,卷装,毛装,纸张结构不均匀,初始存放条件有限,维修难度较大

每修一本古彝文书,不仅仅是为了续写这本书的生命,更是为了拯救我们的民族文化欧丽说

楚雄彝族文化研究院院长肖透露,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彝族文化的掌握越来越少,对彝族古籍的修复整理也越来越迫切和重要学院秉承救人,救书,救学科的工作任务,在修复整理古籍的基础上,还与当地政府等相关部门合作,让古籍重生,以数字化手段向公众开放

中国经典,包括各少数民族的经典,浩如烟海我们每一次的修复和创新,都是观看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萧希望更多的后人走近这些古籍,传承民族文化

本文地址:http://www.chinaxhk.net/wenhua/12292.html -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上述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故本网对其真实性不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网站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热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