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中国人民书写了气壮山河的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十四年伟大抗战史。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推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起来的中国人民用血肉之躯筑起抵抗侵略的万里长城,铸就保家卫国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铜墙铁壁,粉碎了日军想要通过分裂中国从而中国战场迅速获胜的幻想。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重要法宝。追溯抗战时期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更能够理解和认同新时代新征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伟大意义。
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觉醒,中国人民以英勇的革命抵抗日军侵略,发出“中华民族是一个,绝不容许分割”的坚定宣言。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了武力侵占我国东北地区的军事战争。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将魔爪伸向华北地区,战争开始推向全国。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在民族危机的紧急关头,中华民族意识走向全面觉醒。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但古代以来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的概念认知比较淡薄。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危机日益深重,面临瓜分豆剖的危险,维新派的代表梁启超先生提出“中华民族”这一概念,强调中国各民族在文化、血缘上的统一性。孙中山先生发动资产阶级革命,提出 “驱除鞑辱,恢复中华”的口号,将实现中华民族独立作为中国革命的重要目标。但资产阶级革命失败,并没有使得中华民族意识在大部分中国人心中扎根。发动战争之前的日本以为中国“一盘散沙”,缺乏团结,幻想迅速占领中国。民族危机时刻,中国共产党在多次会议和宣言中使用中华民族这一概念召唤人民的民族意识,尤其是在抗战时期,指出中华民族是中国内部多民族的共同体,呼吁各族人民团结起来,为了保卫我们的民族而战斗。中国共产党发动人民、组织人民、武装人民。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同仇敌忾、奋勇抵抗,粉碎了日军“速胜论”的幻想。习近平总书记说,“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如《南京照相馆》里的老金,当他拉开大屏幕展现祖国万里河山,大声喊出“大好河山、寸土不让”时,这悲壮不屈的话语是民族意识的觉醒,更是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是一个”的守护宣言。
长达十四年的抗日战争,形成了以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和必胜信念为内核的伟大抗战精神。这是中国人民付出巨大牺牲也要坚持斗争的精神动力。伟大抗战精神彰显的是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热爱和守护,映射出中华民族意识的深厚内涵和时代光芒。东北沦陷时期,数千万同胞被迫离开家乡,他们思念亲人,渴望回到故土。张寒晖创作了《松花江上》这首歌曲,歌词写到,“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有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有我的同胞,还有衰老的爹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一直在极端困难的条件坚持斗争、守护家园。杨靖宇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的总司令,战斗到只有自己一人。一位农民上山劝降,让他先保住命。杨靖宇对他说,“老乡,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杨靖宇壮烈牺牲,他用自己斗争到最后的壮举展现了中国人民的血性。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大家庭,“朋友来了”我们摆上美酒,热情款待。但美好的家园绝不容许侵犯和践踏,“豺狼来了”我们就要把枪上装满子弹,捍卫各族人民生长于斯的共有家园。在国家危亡之际,这些民族英雄怀抱崇高的救国理想和坚定的革命信念,以顽强的革命意志投身保卫家国的斗争,即使以身殉国也义无反顾。爱国主义是抗战精神最核心的精髓,体现出中华民族意识从自在到自觉的深刻转变。
中国人民共同抵御日本侵略的艰苦斗争中,中国人民结成了生死相依、命运与共的民族共同体。面对日本帝国主义妄图用“一族一国”分裂我国各民族的行径,中国共产党鲜明提出“中华民族是一体”的主张。中国共产党指出,中华民族是代表中国境内各民族之总称,四万万五千万人民是共同祖国的同胞,是生死存亡利害一致的命运共同体。中国人民只有团结起来,共同抵御外敌,才可能获得本民族的解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不仅使得团结成为时代最强音,而且成为各族人民、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投入抗日洪流的最强阵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被唤起,保家卫国的革命行动由分散到统一,中华民族共同体不断壮大,中华民族内聚力不断增强。在抗日战争的大熔炉中,中华民族锻造成坚强不可分的一个整体。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大联合组成铜墙铁壁,共同抵御外侮、保家卫国、捍卫民族尊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推动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建立。抗日图存的使命感、责任感促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空前高涨,各族人民形成的团结伟力成为中国人民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强大武器。
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标志着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取得全面、彻底的胜利。我们隆重纪念这一伟大胜利,就要始终铭记历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我们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责任感。5000多年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昭示,中国各民族有着相同的血脉,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我们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战争时期生死与共、血肉相连,和平时期共同发展、共享富裕。我们要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新时代新征程,凝聚起十四亿中国人民的团结伟力,为了我们的国家好、人民好、民族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奋勇前进。
作者:甄红菊 山东中医药大学
本文地址:http://www.chinaxhk.net/shandong/55939.html -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免责声明:本文转载上述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故本网对其真实性不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网站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