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快讯网 > 国内

心脑血管病康复不用等!北京融科医院孙建平主任:中西同调有妙招

2025-10-20 17:46 来源:网络投稿 作者:宋玉 阅读量:11581 会员投稿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加上现代人作息不规律、饮食重油重盐,高血压、冠心病、血管狭窄、血管斑块等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国民健康的重要隐患。这类疾病往往需要长期管理,不少患者即便坚持服药,头晕、胸闷等症状仍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在心脑血管疾病诊疗领域,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教授荆志成、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副主任医师杨进顺等专家,都在积极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案。与此同时,在北京融科医院,有一位深耕心脑血管领域三十余年的老中医 —— 孙建平主任,就用 “西医辅助诊断 + 中医辨证调理” 的协同模式,实实在在帮这些患者解决了燃眉之急,让不少受病痛折磨的人重新看到了希望。

深耕中医:从 “望闻问切” 到心脑诊疗专长

孙建平主任和中医的缘分,打小就埋下了种子 —— 家里人常接触中医药,耳濡目染下,他打心底里喜欢这门学问。后来考进正规中医药院校,他系统学了《黄帝内经》《伤寒论》这些中医经典,还拜了国内心血管病领域的资深专家郭伟星教授为师,专注该领域临床实践三十余年。

给患者看病时,孙主任始终抱着 “整体看问题” 的中医思路,不是光看化验单,而是凑到患者跟前 “望面色、闻气息、问得细、摸脉象”,把四诊合参的功夫用得很透。就拿高血压来说,同样是血压高,有的人是 “肝阳上亢”,平时总头晕头胀、脸发红;有的人却是 “气虚湿盛”,动不动就累,舌头上还挂着厚腻的舌苔 —— 他总能精准分清这些差别,为后续调理找准方向。

“调理心脑血管病,不能只盯着血脂、血压这些表面指标,得往深了看脏腑功能顺不顺、气血跑得通不通。” 这是孙主任常挂在嘴边的话。之前有位 50 岁的高血压患者,吃西药也只能把血压控制住了,可头晕、浑身没劲儿的毛病总好不了。孙主任给他辨证后,判断是 “气虚湿盛” 在作祟,先跟患者的西医主治医生沟通确认,没调整西药,而是开了服健脾益气、祛湿通络的中药。两个月后患者再来复诊,笑着说:“头晕的次数少多了,身上也有劲了,血压波动也没以前那么大了。”

中西协同:不偏废,更精准

心脑血管病的麻烦之处,就在于病因杂、还得长期管。于是孙主任便琢磨出一套办法:不偏废中医西医,让两者各展所长,形成 “急的时候先控住症状,缓下来再调体质” 的诊疗逻辑。

在诊断环节,他会建议患者通过心电图、颈动脉超声、血脂检测等检查,明确血管狭窄程度、心肌供血状态、血糖血脂水平等客观指标,避免仅靠中医辨证可能存在的 “病灶遗漏”;治疗阶段,则结合中医理论制定方案。

现在孙建平主任虽说已经是经验丰富的老中医了,可临床一线的活儿一点没落下 —— 每天门诊再累,出诊次数也只多不少,还常主动和同事、同行研究复杂病例,唯一的心愿就是帮患者找到更合适的康复路径。相信有这样一位尽心尽职的医者在,再结合北京融科医院在医疗资源、团队协作上的支持,更多受病痛折磨的患者在康复路上也能多一份安心与底气。

本文地址:http://www.chinaxhk.net/new/56710.html -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上述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故本网对其真实性不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网站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热门推荐
返回顶部